Sunday, December 21, 2014

我們在,卻又不在

國家地理雜誌 攝影比賽 大獎及「 人物組」冠軍 - Brian Yen

當人們都習慣用帶點貶意的「低頭族」來形容這一代年輕人,自己卻喜歡用一個貌似比較哲學性的片語,「我們在,卻又不在。」

今年《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比賽競爭激烈,香港攝影師Brian Yen從全球九千多張參賽照片中脱穎而出,同時成為「 人物組」冠軍及大獎得主。這張作品名為《黑暗中的發光節點》(A Node Glows in the Dark),是在香港海洋公園的海洋列車上拍攝到的情况:列車天花屏幕正放映海底奇觀的片段,昏暗的車廂中泛著一片幽藍,一個女生站在車廂中間,無視周遭的人群,獨自看著手機,透過螢幕,投入另一個世界。
 
黄與藍,是照片中的兩種主色調,而藍,更是壓倒性的強勢。世事往往巧合,兩個月前開始的「雨傘運動」中,「爭取真普選」與「支持警察執法打壓」的兩大對立政治陣營,也分別以黃、藍兩色作為標識。正如作者Brian所說,這張照片,雖然非關「雨傘運動」,其實也表達了多重含義,也充滿著矛盾。吾友Ivan看過照片後,隨即以《暗車幽火》為題,寫了一篇短文,其中一段,翻譯了攝影師的配圖文字:「過去十年,流動數據、智能電話,以及社交網絡帶來巨大改變,我們的存在再也不一樣了。女人雖佇立擁擠的車廂中央,電話發出的幽幽暖光,卻告訴身邊的陌生人,她並不在這裡。」「她是社交網絡上的一個閃亮節點,得以從『此時此地』短暫溜走,漫遊世界,像蝴蝶般自由。我們的存在不再受當下時空困囿。我們逸走,了無羈絆,我們要逃遁他方。」從照片中感受到的矛盾,正是科技帶來解放,讓人奔向自由,但同時卻又使人們不再需要跟身旁的人溝通,失去真實的生活。
 
暗淡的藍,慣常被用來像徵冷漠。對社會上的不公義視若無睹、對警察助紂為虐、暴力打壓和平抗爭的行動仍繼續盲目支持的人們,以藍色為記,似頗恰當。泛藍畫面中一㸃暖暖的淡黄,讓自已想起早前身處的一個場景: 金鐘佔領區清場翌日早上,行人道上,趕上班的人群如潮湧,深色上班服的人海之中, 一朵鮮艷的黄,迎面漂來 - 那是一條别在衣襟上的黄絲帶,在現時建制派強烈要求秋後算帳、警方也揚言必定追究的社會氣氛下,讓我看到勇氣與堅持。為生活奔波的人們,都似乎都還未睡醒,行屍走肉般的趕上班,只有這位戴上黄絲帶的年輕人,昂首闊步,充滿朝氣。也許我們都要為口奔馳,身體每日被迫困於職場,但不一定要隨波逐流,心靈,仍可逸走。只恨當時手中沒有相機,沒法拍下眼前充滿象徵的一幕。

黄藍對抗,很多時候過份簡單化地,被用作對「雨傘運動」的歸納;也有人覺得,這其實是一場世代之爭,從而引申,是依靠傳統媒體吸納資訊的成年人跟善用網上資訊的年青一代的對决。當掌權者固然牢牢握著傳統教育、媒體的控制權, 年青一代卻聰明地藉虚擬世界逃離魔掌。正如《黑暗中的發光節點》作者所説,「 不再受當下時空困囿,逸走,了無羈絆,逃遁他方」,到這虚擬世界,自由地揭露、批判、了解現實社會中種種不義與腐敗,商討抗爭的種種可能。 很多成年人,包括高高在上的掌權者,仍在武斷地認為年輕人只懂沉迷上網逃避現實,才是在妄顧現實。

也許,他們並非無知,而只是無感覺,就如那一片冷漠的深藍。

Saturday, December 13, 2014

同一個信念,另一種勇氣


金鐘佔領區清場翌日的早上,九龍灣的宏照道上,趕上班的人群如潮湧。一片深色上班服的人海之中, 一朵鮮艷無比的黄, 迎面漂來。那是一條别在衣襟上的黄絲帶配飾,我向這位年輕人㸃頭微笑,以示支持,也表達對他那無比勇氣的佩服。
 
夏慤村的最後一夜,到訪人流暴升,不論是絲印T恤,還是雨傘運動小手作的攤位前,都大擺長龍,這些都是義工們為了宣傳這場運動,自發地、出錢又出力下完成的成品。此情此景,有朋友感到很失望,覺得民眾會為取免費紀念品排長龍,到真正抗爭時,卻無影無蹤。


 
我很明白他的不滿,不過看法稍有不同。向民眾派發紀念品,在佔領初期已經存在,目的很明顯,是在於宣傳。自已不會花時間排隊領取,卻會逐一拍照。以拍照的形式來「集郵」, 是因為把自已角色定位為「記錄者」,宣傳品的對像不是我,不要浪費了義工們的心血。


 
記得雙學宣佈行動升級前一晚,有義工在現場派發精緻的雨傘手帶,發手帶的小妹一直在説:「這是信物,約定你們,明天一定要來,戴上手帶一起來!」70多天以來,雨傘廣場上各式各樣的雨傘飾物和小手作,其實都是表達同一信念的信物, 只要領取的人明白,便是達到了目的。穿起雨傘T恤,又或者戴上雨傘飾物,看似付出不多,卻是在冒著隨時被警察無理刁難以至拘捕、被藍絲帶支持者粗言辱罵甚至毆打的風險,  在現時近乎白色恐佈的社會氣氛下,都是勇氣的表達。 一場社會運動中,各人有各自的角色,只要盡力,不必計較身邊的人付出是否不及你的多。
 
衷心感謝這位公開地佩帶著黄絲帶上班的年輕人,你的勇氣,提醒我們要堅持下去, 莫忘初衷。



Monday, December 08, 2014

手中的護目鏡


    
  我把手中的護目鏡
  遞給面前的年輕人
  萍水相逢
  腼腆 瘦削 弱不禁風 
  目光澄明 如廣場上 千百顆燃亮的星

  我把手中的護目鏡
  遞給面前的年輕人
  毫不猶豫
  於我 是用不著的配置
  你的手中 卻只有口罩、水瓶、保鮮紙

  我把手中的護目鏡
  遞給面前的年輕人
  真心誠意
  裝備 應留給用得著的人
  感激眼神 掀動愧疚滿心

  我是來見證歷史 也作警暴監察
  盡量守到天明 九時還要上班
  一個「有責任感」的成年人
  百種開脫原因
  卻忘記這些年輕的肩膀上
  盡是不該由他們扛起的重擔

  接過我手中的護目鏡
  眼前的年輕人
  衝向那從未敞開過的大門 沒入一片黑暗之間
  當他們口中的《暴徒武器名冊》 竟又添上了雞蛋、紙皮板
  當血流披面的軀體 被暴力衝擊得步履蹣跚
  我這等犬儒的成年人 卻只能在手機屏前 淚濕衣衫

  他把手中染血的護目鏡
  遞給不再年輕的我們
  無聲地問
  是否要等到這一整代人都轉身而去
  才願意挑起 這原屬我們的擔

  2014.12.01
 
 
圖片來源:Diz Law